【中央社】北美台灣科技年會矽谷登場 展望生技創新倍速成長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暨創業家盧冠達美西時間17日在矽谷「北美台灣科技年會」的論壇上表示,疫後的生技趨勢,不論藥物開發、上市的流程和速度都會變得速度很快。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攝 111年9月18日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18日專電)台裔合成生物學家盧冠達在一場論壇中表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藥品市場,台灣的藥廠除專注台灣,更可放眼解決美國醫藥界的問題,而疫後生技的創新趨勢與挑戰只會快速加倍。

17日在矽谷聖克拉拉市(Santa Clara)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北美台灣科技年會」,從人工智慧資料科學、半導體硬體、生物科技、新創投資和Web3等5大領域,邀集25位有台灣背景的矽谷成功人士,以實體和線上的方式、跨國際展開一場疫後交流。

包括台大電機系畢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曾創辦3家高科技硬體公司的女性創業家江夢熊(Michelle Kiang)分享創業與併購經驗。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暨創業家盧冠達(Tim Lu)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呂淳祺(Michael C. Lu)等專家探討後疫情時代,生物科技如何以3倍速進行創新和挑戰。

其中盧冠達提到,疫後的生技趨勢,不論藥物開發、上市的流程與速度,都會變得更加快速,但仍需架構在原本已良好的科學基礎上。

他相信,「科技與生技人才的跨界溝通,互相了解與問對的問題,將能激發創意」。

曾被麻省理工學院百年期刊「技術評論」推為世界青年科技創新家的盧冠達在美創辦過多家生技公司,不僅屢獲創投青睞,也有大藥廠尋求合作。

他說,「生技業是長期賽、並非每家公司都成長,因此要相信你做的事會有用」,儘管生技界的資金來來去去,人類的健康永遠是市場所需。

盧冠達專攻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與細胞療法等。他的父親是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求學與成長經歷與台灣有連結。

他認為,由於新藥開發的過程愈來愈仰賴科學工程,以台灣的業界而言不妨多考量「時間有限」的觀點,大舉對自動化與機器學習等進行基礎投資,結合相關人才應用到生技領域。

呂淳祺是2019年擔任加大柏克萊分校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的首位台灣人。5歲移民美國,他在英文為主要語言的這場科技論壇,別開生面以台語開場跟與會者打招呼。

他看好「以用戶為中心或以患者為中心」的設計,並期望未來台灣與矽谷的連結,能為子孫後代打造台灣下一個「生技業的台積電」。

曾任歐巴馬政府聯邦母嬰健康局(MCHB)主任、被評為美國最佳醫生之一,呂淳祺遠觀人才培育,提醒新一代年輕人不只是做專才,更要具備「改變世界」和「改變思考」的能力。

17日舉行的「北美台灣科技年會」也象徵「改變」。過去近3年的疫情讓許多人際活動侷限在虛擬形式,也甚少有聯合北美超過30個有台灣背景的社團組織,從實體近千人、網路跨國界萬人報名參與的數字,展現一種新的連結力量。

年會主席暨「矽谷影響力基金會」執行長謝凱婷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底構思把矽谷各社團協會有影響力的人邀集擔任這次論壇的主講人及與談人,獲得踴躍迴響,「找到我們都是台灣人的支持力量」。

年會的另一位幕後主要人物、台灣全球天使投資俱樂部TGA創辦人詹益鑑說,愈來愈多創業與創新是跨領域、綜合性的主題,更顯得不同世代人才交流的重要性,「把半導體硬體的資深人才,和從事軟體、生技業的年輕一輩連結起來,打造台灣人才接軌國際、矽谷創業連結台灣的能量」。(編輯:高照芬)1110918

新聞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209180184.aspx

從硬體新創打入矽谷科技主流圈的江夢熊是矽谷連續創業家與投資者,她參與17日的「北美台灣科技年會」分享她的特殊經歷。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攝 111年9月18日

「矽谷影響力基金會」執行長謝凱婷(左3)聯合北美超過30個台灣背景的社團組織促成今年的「北美台灣科技年會」,探討疫後科技創新與創業。駐舊金山辦事處長賴銘琪(右2)與金山灣區文教中心主任莊雅淑(左2)等出席。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攝 111年9月18日

聯合矽谷逾30個台灣人社團共襄盛舉的「北美台灣科技年會」,於美西17日共同探討疫後科技創新、創業趨勢以及與台灣的人才機會連結。(北美台灣科技年會提供)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傳真 111年9月18日

Previous
Previous

【中時新聞網】第一屆北美台灣科技年會 千人矽谷實體論壇 + 全球萬人線上直播

Next
Next

【工商時報】第一屆北美台灣科技年會矽谷隆重登場 促進台灣與矽谷邁向新里程碑